首页 | 教区简介 | 教会动态 | 婚姻家庭 | 教会礼仪 | 教会历史 | 信仰生活 | 圣经金句 | 在线留言
圣十字若望的著作

教会历史  加入时间:2011/1/11 8:04:16     点击:9054
第一类:诗;
最初时这些诗是没有批注的。

第二类:格言;
是一些非常简短又实际的格言,而且都有「勤加阅读」的注明。

第三类是大论著;这包括了
《登上嘉默罗山》
《爱的活焰》
《灵歌》
《心灵的黑夜》
现今所有流传的著作,全部都是写于圣十字约翰生命中最后的十四年间,那时,无论他的心灵、理智都以臻成熟。研究圣十字约翰作品的学者们发现,他的思想早期和晚期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涉及的主题方向都是:『教导人迈向与主结合之路、神性结合的生命内涵。』。

二、《心灵的黑夜》书摘:

第一篇 感性的黑夜 — 书摘整理

第一诗节
通过慢慢长夜,焦肠焚灼着爱火,何幸逢此好运!
我悄悄出走,心宅内一片安宁。

第一诗节中,灵魂伸诉他怎样毅然决然从离弃自己及一切受造之物起步,踏实地弃绝自己、死于自己,终于到达活于天主圣爱的甘饴生涯。灵魂能从自我及事物之中脱颖而出,乃是黑夜的恩赐,也就是赖被动的净化默观,使灵魂被动地从上述的一切中解脱出来。

这默观的黑夜给她对净配的热爱,灵魂于是歌唱通过黑夜到达天主的幸运。
第一,因为灭绝一切事物欲情却是幸福。第二,因很少人能有恒地通过救主所称许的导入生命的窄路。(玛七14)那窄门,就是感性的黑夜,心灵凭着信德,超越一切,弃绝自我,进入那窄门,才能够在窄路上稳步前进,这条窄路,便是另一种心神的黑夜。从这心神的狭路,心灵凭着信德,在它的引导下,才能踏上迈向天主的里程,从此,心灵才得与天主契合。

初修之人的特征:

这些人已经在修德、祈祷、与默思的功夫上,有一段时间的磨练,也有了心得,对外在世俗事物,已不感兴趣,在主内,已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心神毅力,以致对受造物的欲求也能自制。为了天主,他们也能够承担一些负荷,和少许神枯,而不致临时退缩。这些起步修德者易犯的毛病有:傲气、吝啬、放逸、愤怒、淫靡、恼怒病、贪婪、神贪、妒忌、懈怠……等等。天主愿亲自领导他们渐渐从粗俗的爱主方式,升到更高的境界。把他们从感性的活动及沈思中解放出来。

「黑夜 / 神枯」性质的说明

这「黑夜」就是我们所说的「默观」,在神修人心灵上,所产生的两种黑暗或涤炼,相当于一个人的两部份—感性的和精神的。第一种是感性的黑夜或涤炼,它使灵魂在感性方面受洗炼,使感性适从精神;第二种黑夜或涤炼,是精神的,它使灵魂在精神方面受洗炼,准备它好与天主结合。感性的黑夜是很普通的,在初修者身上都会发生。至于精神的黑夜,只有少数人才有这份儿,既是灵修上有素养的人才会遭遇。

怎样辨认 洗炼的黑夜 / 神枯

第一,是当一个人在天主的事物上,感到没有兴趣或神慰时,他对任何受造物也都兴趣索然。
第二个使人可以自信在经历涤练的标志是:他的心思念虑集中于天主,忧心
忡忡,怕自己不侍奉天主。
第三个标志是心灵纵然勉励去做,也不再如以往那样能用想象力去做默思及反省。

进入神枯的原因

神枯的原因是天主把感性上的力量转移到精神上,由于感官与本性不配承受属灵的恩泽,于是得不到滋养,而落入枯燥与空虚之中。人的感性部份对纯精神的事物是不配称的,所以当精神接受神慰时,肉体感到不满而懒于行动。

神枯者的心灵世界

当灵魂到了这感性之夜的神枯时期,天主提升他从感性的生活,进到属灵的生活-也就是说使他从「沈思」进到「默观」-那时他对天上事物,不再能运用 三司推理。灵修人于是感到极大痛苦,不是因为神枯的难熬,而是深怕自己迷了路,认为一切神恩都已失去,或是因为他们在神业上毫无帮助和神慰,就想天主已抛弃了他们。通常感受到这样枯寂和空虚的灵魂,会仅仅响往于清静及独处,而无法想象其它的个别事物,同时也不想要。

神枯者因应之道

这型心灵应不管三司功能的失效,相反的,该以其及早失效而自喜,免得他们阻碍灌输的「默观」,让天主赐予更丰硕的平安。天主将使他燃起灵性的爱火,在这幽秘的「默观」道上焚燃,深入他的内心。因为「默观」不是别的,就是天主奥秘地灌输给心灵的一种安宁,一种对天主的挚爱。那圣爱焚燃的心灵,真如诗句中坦率流露的:「焦肠焚灼着爱火」

略述其余诗句

待感性随着时光由神枯而洗清本性的情爱与机能时,圣爱才开始在心灵内点燃起来。在这段期间,心灵犹似一个病人,开始接受一种治疗,只感到苦楚;在涤练情欲过程中,许多毛病被治疗,德行也经历了操练,这才好去邂逅圣爱,正如我们用这诗句所说的:「何幸逢此好运!」

黑夜造福心灵:

在感性之夜的神枯中,心灵已经自由,能超越感性慰藉的人,开始尝到这个成人之粮。这食物,就是灌注式默观。这神夜产生的益处是:(1.)「认识自己」,有此基础,才得(2.)认识天主。这正如圣奥斯汀向天主说的:「主阿,让我认识我自己,为了能认识祢。」所以黑夜就是一条途径,以它的萧条荒凉,使心灵体认出天主与我们自身。获得了这样多宝贵的恩泽,不禁欢呼出我们阐述的诗句:「我悄悄出走,心宅内一片安宁。」

解析第一诗节最后诗句

「心宅内一片安宁。」:情欲所寄的殿宇,现在以得到安慰;那意思是说,因着感官之夜的涤炼,情欲已经死去,贪情已经宁静,倾向也缓和,心灵于是起步,走向神修之路,那是进步向上的路子,也称为明路或灌输的默观之道。在此道上,天主亲自喂养滋补那心灵,不需要默思或心灵自身的操作。那就是所谓感官之夜的涤炼。这里必须再次强调,感官的涤炼,是默观之起步,是导入心神净炼的基础,它的作用是使感官适于精神,并非使心神结合于天主。

第二篇 心神的黑夜— 书摘整理

第二诗节
围着黑暗,安全万分,矫装出走,爬登幽梯,何幸有此好运!
我隐在黑暗里,心宅内一片安宁。


心神黑夜始于何时?

天主要引领登堂入室的心灵,才使他进入心神的黑夜。但,不是紧接着感官之夜。通常,中间要隔依段相当长的时间,甚至经年历月,结束了起步的阶段,而学养有素之后。

为何需进入心神的黑夜:

因为没有感官的纯洁,心神的纯洁就不能完成;心神的涤炼如不开始,感官的纯洁也不可靠。一切感官上的缺点混乱,都植根于心神,也从那里产生其力量;一切习惯,好的坏的,也都在那里形成。所以,除非炼净恶习性,感官的反抗与毛病断不能彻底清除。
进入心神黑夜之人的特征

这些进步阶段的人,和天主来往的方式,仍然会很低劣。心神的黄金还没有提炼得纯净光滑;他们仍像小孩般认识天主,像小孩般讲论天主,体味天主。

进步途中易犯的毛病

由于接受感官和心神方面的神恩更丰沛,他们甚至屡次有精神的幻见,由于邪魔善于利用这类快乐影响灵魂,于是便怂恿他们把那些感受抓住不放,这样便轻易地迷惑欺骗了他们,除非心灵小心谨慎,把自己委托于天主,用信心坚强地对神见对感受采取自卫,很少有不上当的。他们陷于这些不幸,因为当他们刚开始在超性道路上有些进步时,就过份放心委身于这些心神的感受与知识。正因为这些心灵通常被看作比第一等人更圣善,因此也更无药可救。

为什么这个涤去灵魂愚昧的神圣之光,被称为黑夜呢?
因为天主的智慧是提拔心灵,超出能见的范围,这样就构成心灵的黑夜。超性的神光越纯净明澈,在心灵上越产生黑暗作用;神光越少,产生的黑暗作用也越弱。这黑夜既充满着天主圣爱的智慧,它在心灵上便产生智慧的主要效用:净炼并准备心灵,在爱中与天主合一。

用火怎样使木柴转化成火的比拟比拟说明炼化过程

火开始接近木柴时,先使木柴干燥起来,必去潮湿,熬出其养液,使他渐渐黝黑难看,冒出臭味;使蕴藏在内不易着火的粗杂炼去,最后外层开始着火燃烧,内部温度随着增强,整块木柴才和火一般通红发光。这时,木柴已不具木柴原有的性能,只是重量比火大一点,它已有火的性能,干的足以使别的东西干燥,热的足以烧热别的东西;它发光,通照四周,它比先前轻灵的多,因为火已把它的性能通传给木柴了。默观引发的圣爱,对灵魂亦是如此,这个例子帮助我们理解许多正在讨论或既将讨论的事。

第一,这个要和灵魂结合,而使他融化的圣爱之火和智慧,和先前提炼准备灵魂的火原是同一的圣爱,犹如化木柴为火的火,和先前的火是相同的。

第二,灵魂经历的苦楚并不是来自天主上智,而是来自灵魂自身的不纯与软弱。神火的工力逼出了身隐在灵魂内根深蒂固却不自觉的毛病和缺点。

第三,我们可约略觉察过错才是引火的东西,一旦炼净,火的煎熬也就止息。对于灵魂亦复如此;毛病一旦炼净,心灵便停止受苦而纳福。

第四,这圣爱的灼燃,并不是常能觉察到的。为此,从火焰停止燃烧木柴时,才能觉察炼化到了什么程度。

第五,当灵魂经历抚慰之后,该等候进入更强烈更艰深的痛苦。因为,当外在缺失被洗炼,进步越显露时,爱火会回首再来灼伤他,这次是要炼净他的内心了。涤炼工作既是针对更艰深、更扎根于心灵深处的毛病,因此灵魂所受的苦也更深入刺骨。犹如火越深入木柴,功力也越猛烈,终于能把他化成火一样。

第六,他在这段涤炼中感到的,只是苦楚。不过,灵魂在见到另一次宽松情况后,他的喜悦也更深入,因为涤炼以更深入了。

第七,总之,灵魂最深处,还应该受洗炼和光照的部份,不可能完全躲过已受洗炼者的视线。这和受过焚烧的木柴外层,和那尚未着火的内层,显然有所分别。所以,不必惊奇,当灵魂身内的净化工作开始时,心灵又想象一切美善都付之东流,不可收拾;原因是灵魂深深沈浸在内在的痛苦中,一切外在的美善由他看来都是蔽而不显的。

天主在摧毁、挖掘,焚烧他在生活中累积的种种依恋和不成全的习惯。由于这些缺失已深深扎根于灵魂的本质上,这项涤炼功夫通常是极端难堪的;除了身心俱疲,心灵必然感到苦闷并且昏昏欲厥。他们彷佛在地狱里被涤炼,他们忍受的痛苦,却是炼狱之苦。

我们也从这里看到,犹如在来世有一种炼化精神体的黑暗的属物质的火,在现世也有一种属灵的黑暗的爱火,磨炼灵魂使他净化。两者分别,在炼狱中炼化的是火,而在世上炼化光照的却是爱。认真的,稳定持久的洗炼,通常要持续数年之久。不过,因着天主特别安排,也有断续的安慰。灵修之事──有这样一个性质:亦即交相更替。

晦暗的默观,幽秘万分

幽秘的梯子是指默观的黑夜。这黑夜被称为幽秘,是由于它在心灵中产生的效果。这里,是天主亲自教导心灵,天主本身亲临在心灵的深处,那里,魔鬼和自然的感官或悟司都不能渗透进去。黑暗的默观终究是一件无法形容的幽秘,这是所以称此默观为幽秘的理由。

天主的语言有此特征:超越感官,属灵、亲切直达灵魂;它拦住人的内外感官的功能,使感官逐渐和谐凝为肃静。

现在我们可以懂得为什么某些走在这条道路上的人,他们敬虔而谨慎的德修,向神秘倾诉心灵上所发生的事,却感觉有不知如何表达的无能。他们把诉心看作是畏途,尤其是要讲述那心灵几乎没有什么感受的简化的默观。

神秘的智慧,是一座十级梯子

称神秘的默观为神秘生活的梯子,主要的理由是:它灌注一种爱天主的知识──爱天主的学问。

第一级是因爱成疾的忧戚。
登上第二级,患着想思天主病。
第三级是燃着欣勤不倦的爱火。
第四级是永不疲倦的为爱人所苦。
第五级是怀着神圣焦急的爱,只有爱能使他果腹。
第六级的爱几已完全冰清玉洁、纤尘不染。
第七级的爱大胆鲁直。
第八级的爱是永结同心。
第九级是灼燃着甘饴的爱。
第十级是面享天主的爱,已不属此生的境界。

诠释「矫装着」和「隐着」一词

首先要知道矫装指的是掩饰,选了矫装的衣服能表露心迹更能避免仇敌(魔鬼、世俗、肉身)的毒害。 她所穿的服装是:百色,绿色和红色。这三色指着三种超德:信、望、爱。这三种德能都用同一目的:使灵魂离开天主以下的种种,事实上也能使灵魂合于天主。
当灵魂说:「我在黑夜中隐着」时,是指 (1.)避免了它们因着本性软弱所做的抵抗,(2.)也防御了毫不知悉的魔鬼。于是吟出这句:心宅内一片安宁。

「心宅内一片安宁。」这句诗的意义如下:当我心灵的上层和下层的各种趋向以及官能都洗炼干净时,我才出离自我,和天主合一。
第三诗节
在这幸福的夜乡,隐身匿迹幽秘中。悄然不为人所察;
不见一光导前程,只有心坎焚香火。


只有心内怀着的爱挑拨她,逼她交托予天上的爱侣,是祂在策动她,引导她,
使她箭步向心爱的天主奔去,自己却不知所以然,只是吟着;在这幸福的夜乡。

三、心得与感想:

写这篇报告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特别是在阅读此书第一遍的时候。非得强迫自己才读的下去,很勉强地看完后就不想再碰它了,真是太苦了。若不是为了写报告,写将来的论文,应该是不会再翻第二次吧。无论是书中的文体、用字遣词、内容意境,天主教用语、灵修神学范畴和作者灵程境界都让我视之畏途,觉得非常艰涩难懂,不知所云。

再读第二次时,也是鼓起了很大的决心,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一边看一边祈祷,才在痛苦中不知所以然地读完它。虽然是薄薄的一本书,但想要一口气读完它仍是不可能的。看来,没有强耐着性子、牺牲大量时间、逐章逐节做摘录笔记和勤查中文字典、天主教辞典,想要融会贯通地读懂它,是不可能的。

所以,阅读此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痛苦难耐的黑夜,但对努力亲近上主渴慕与祂合一的灵魂来说,却是非常值得且必要的事,因为此书『……,是给在默观黑夜中的许多灵魂,讲述一些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为的是,虽然面临如此可怕的工作而不免感到惶恐,他们也将因着天主必然赐予他们的无数恩宠希望,而勇气倍增。181』。

圣十字约翰被天主教公认是一位灵程很高的神师,他也是个非常好比喻高手,能将上主与人契合的过程说的清清楚楚、淋漓尽致。他说:『……除非心灵亲身经历这幸福,否则无法有个正确概念。……』。在此书中最经典的比喻是用用火怎样使木柴转化成火的比拟说明天主与人契合的过程,他说:

『火开始接近木柴时,先使木柴干燥起来,必去潮湿,熬出其养液,使他渐渐黝黑难看,冒出臭味;使蕴藏在内不易着火的粗杂炼去,最后外层开始着火燃烧,内部温度随着增强,整块木柴才和火一般通红发光。这时,木柴已不具木柴原有的性能,只是重量比火大一点,它已有火的性能,干的足以使别的东西干燥,热的足以烧热别的东西;它发光,通照四周,它比先前轻灵的多,因为火已把它的性能通传给木柴了。默观引发的圣爱,对灵魂亦是如此。……』

记得刚入南神时,学长、姐常说:南神生活是信仰的拆毁与重建的过程!但我反问他们,那是要拆毁什么?重建什么?却没人给我答案。所以我一直觉得南神生活只是一段不停学习的过程,而我只不过是一位学生。但这本书,作者圣十字约翰就非常清楚地指出初修者容易犯的各种毛病,这让我觉得受益很多。我知道我该拆毁的是什么、将重建的又是什么了。

虽然这本书让我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但迟了总比没有的好。这本书让我深度地来反省自己的属灵生命。我觉得南神人应该是神学生,但更该是个神修生,因为真正的神学是建立在灵修生活中的。且教会需要神学家,更需要有深度的灵修导师。刘清虔牧师在上基督教伦理学的课程时也说:『现代的大学缺少了神学院的精神,而现代的神学院缺少的是修道院的精神。』。《心灵的黑夜》这本天主教灵修大师圣十字约翰的经典作品,其重要性可见一般了。




 打印本页